2007年12月23日 星期日

滿滿的熱誠


這一天是大豐的社區實作!
大夥兒捲起袖子
拿起傢伙 (工具)
帶著滿滿的熱誠
一起讓大豐被看見。

即使天空飄著細雨
大家的熱情也沒被澆熄喔!

看見大豐


社區巡禮這一天,大家放下手邊的工作
把賺錢的時間拿來「逛社區」
社區有什麼好逛的呢?
逛社區為的又是什麼?
可能有人會說,我每天都住在社區裡,有什麼好看的!
然而很多事情會不會因為太熟悉了,
就變得很理所當然了呢?
如:每天走過的地方,景致都一樣嗎?
  環頸雉的經常出現,呈現了什麼樣的意義?
  位在社區入口的台九線,跟社區有什麼關係?
這一天,大家決定挪出時間,一起再看看社區。
看看它還需要什麼,看看我們想要社區變成什麼!
上課時間一到,教室外頭的停車場
伴隨著接踵而來的引擎聲
出現了一輛又一輛的藍色小貨車
教室的空間裡,逐漸被居民填滿
準備待會兒「好好看一下社區」
連赫恪也架起專業的攝影機
等候著。
確認過巡禮地點後,
一台一台的藍色小貨車
開始穿梭於社區的小道之間
第一個到達的點是-台九線的社區入口
一大夥人下了車以後
仔細端詳著社區入口標示著「大豐社區」的柱子
有人站在柱子前面看了許久,然後跟旁邊的人聊個幾句
交換彼此的意見,也有人來回於台九線的兩邊
這邊看看、那邊看看。
他們正在共同想一件事:「大豐社區看得見嗎?」
大家來回行駛於台九線時,「大豐社區」的字
看得見嗎?
大家都搖搖頭!
搖頭的當下,也暗示了大豐社區即將被看見囉!
   

2007年11月17日 星期六

「一個村落的誕生」

「沿著台九線的花東公路(1933年竣工),不拘季節、清晨、夕暮或日正當中,過了266k不一會,你就要躍入一片綠色的海──那是「花蓮糖廠」的原料區:如海般的甘蔗園──賞識的人都要豎起姆指,稱贊為︰鋪在花東縱谷上的翡翠、是花東縱谷之間最為美麗的地段;而大富與大豐兩村,何其有幸,就在這「綠海」之濱。」

「現在的大富村與大豐村,原來統稱為大和,村民仍然習慣這樣稱呼;西元1917年9月22日建村……以花東鐵路為界:大豐是車頭頂、大富是車頭下;車站前則是商鋪的「店仔街」;是日治時代「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」工人居住的地方。1947年3月,大和分成大富大豐兩村,劃入光復鄉轄內。」

「南與瑞穗鄉的拔仔庄為界(馬蘭溝溪、溪畔的蝴蝶谷森林遊樂區、馬遠部落布農族學子學唱‘小米祭歌’、‘誇戰功歌’;城隍廟夜巡、鼓王爭霸……)北與阿美族部落的馬太鞍、太巴塱咫尺為鄰(俯瞰的太巴塱、馬太鞍部落、箭竹筍採收、蓮花池、老人的歌舞、豐年祭……)」........

摘自 「一個村落的誕生」/赫恪

赫恪,小時候的他曾經住過大豐,後來又回到大豐。
現在的他,是大豐的居民。
他透過影像及文字,呈現大豐這一大片被納為「大和地區」的輝煌過去,並在課堂裡跟大家分享他的影像紀錄
希望大豐過去的風采...可以透過大家的努力而再現!

2007年11月16日 星期五

美麗不要變成哀愁

葉老師是花蓮人,從事生態攝影多年

上她的課有一種福氣-可以看到很多美麗珍貴的照片
這些照片裡,除了透露出葉老師對環境生態的關懷之外
還有些許的哀愁深藏其中
因為很多美麗的畫面,都已成為歷史!
很多地方,為了開發的需求,早已犧牲了它的美麗!

大豐社區,也會成為歷史嗎?
社區裡有一群人,正在努力展現社區的美麗
正在努力不讓它成為歷史!
如:社區裡有一條沒有路燈的路,代價是...可以看到遍地的螢火蟲!
社區裡有一條沿路種滿野薑花的小徑,一路走一路就有陣陣花香...

2007年11月15日 星期四

透過童心,開啟一扇窗口

你有多久沒有玩遊戲了呢!

這一天大豐社區來了一位生態教育者,她的專長是透過玩耍的方式,讓大家體會人與大自然的相處關係。即然她來了,當然不會放過「玩耍」的機會囉!

她帶著大家一邊玩一邊體會獵人、保育者與森林的關係。這群平日忙碌於生活的大人們,沒有嫌棄遊戲,也沒有說它幼稚。而是試著開啟心胸,接納它、享受它!
享受的同時,也慢慢開啟對生態圈的認識!

台灣的蛇會冬眠嗎?

傅老師一上課就挑戰大家對蛇的認識程度。
他問大家:「台灣的蛇會冬眠嗎?」
我回想起儲存在腦袋裡對蛇的活動習慣知識,
我的印象是:蛇是冷血動物,冬天會冬眠
至於為什麼而冬眠,早就遺忘一空。
社區居民剛聽到這個問題時,也愣了一下
我猜大家可能在思考,蛇會冬眠是眾所皆知的事情啊!

傅老師接著問:「台灣是溫熱帶氣候環境,動物需要冬眠嗎?例如長期住在大豐社區或山腳下的蛇。」
大家突然恍然大悟,從過去建構的知識裡跳出來
重新理解了「蛇」。氣候溫暖的地方,蛇幹嘛要冬眠!

傅老師透過在大豐社區實際的生活體驗,提出不同於我們從小對蛇的知識經驗。
大豐生態村
盡信書,有時候還不如無書呢!生活的真實經驗,更寶貴啊!

社區的希望與傳承


這一天大富國小校長也到課堂裡來了,來上課嗎?不是,校長是來跟大家商討如何度過廢校危機(學童越來越少)和聽取大家的意見!這樣的議題怎麼跑到課堂裡來了?跟社區發展又有什麼關係?葉老師及傅老師說:下一代能夠留在社區,社區的未來才會有希望。

這一場討論,勾起大家小時候讀書的經驗。就在回顧兒時就學經驗的時候,居民的意見也出現了。有人說:「我小時候讀大富國小時的成績,落在別的學校是在後段,這跟大家不願意把孩子放在大富國小有些關係。」與此同時,校長也回應了未來將如何加強孩童的課業方案,如目前師資的陣容跟過去有何不同,可以補足孩子哪些能力…。
另外,校長也大方地出借學校場地供社區使用,如美麗的草地可以提供老人打槌球;活動中心可供居民開會上課。這堂課,讓甚少進出學校的居民有機會了解學校資源,也讓忙於教學的老師們有機會與居民發生互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