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現在的大富村與大豐村,原來統稱為大和,村民仍然習慣這樣稱呼;西元1917年9月22日建村……以花東鐵路為界:大豐是車頭頂、大富是車頭下;車站前則是商鋪的「店仔街」;是日治時代「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」工人居住的地方。1947年3月,大和分成大富大豐兩村,劃入光復鄉轄內。」
「南與瑞穗鄉的拔仔庄為界(馬蘭溝溪、溪畔的蝴蝶谷森林遊樂區、馬遠部落布農族學子學唱‘小米祭歌’、‘誇戰功歌’;城隍廟夜巡、鼓王爭霸……)北與阿美族部落的馬太鞍、太巴塱咫尺為鄰(俯瞰的太巴塱、馬太鞍部落、箭竹筍採收、蓮花池、老人的歌舞、豐年祭……)」........
摘自 「一個村落的誕生」/赫恪
赫恪,小時候的他曾經住過大豐,後來又回到大豐。
現在的他,是大豐的居民。
他透過影像及文字,呈現大豐這一大片被納為「大和地區」的輝煌過去,並在課堂裡跟大家分享他的影像紀錄
希望大豐過去的風采...可以透過大家的努力而再現!